桐庐中鹰科技中心
桐庐中鹰科技中心
作品 | 桐庐中鹰科技中心建筑规划项目
城市是个多元复合的动态系统,建筑作为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,如何在限制中寻找机会、在融合中凸显特质,成为人与城市的连接体,始终是思考与处理建筑与场地、场地与城市空间关系的重要问题。
鸟瞰图
桐庐县处于杭州市西南面,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城市需要不断融入新的综合性办公空间。桐庐中鹰科技中心建筑规划项目,选址位于富春未来城。基地南面山地植被茂密,环境优美宜居。本工程设计总建筑面积为33603.58平方米,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0265.68平方米(计容积率),地下建筑面积为13337.9平方米。
项目区位
项目希望于富春江畔呈现一方风景独好的办公场地,成为基地周边办公与生活的多元化社区中心,并以此带动人群能够参与到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去,真正实现建筑与人、人与城市的连接与融合。
沿洋洲南路透视图
多元的融合—设计理念
地处富春未来城高新开放的城市环境中,中鹰科技中心的设计理念必将体现更多元的吸收与包容。
以场地为设计原点,充分利用基地周边资源,采用因地制宜的规划布局和独具特质的建筑语境,营造符合区域特色的综合办公楼。
以现代建筑科技和绿色节能的新成果为设计指导,将高效、生态、创新、人性化办公的概念渗透到建筑的各项功能之中,以期成为全国综合办公楼的样板工程。
以雄鹰绚丽的羽毛为设计元素,寓意中鹰集团的发展理念——珍惜自己的羽翼,注重公司口碑,以勇毅的初心传达公司秉承的文化与宗旨。
于独立中相融—规划策略
规划思路突破常规写字楼的固有模式,以三栋独立点式高层围绕中心景观的创意,形成城市办公建筑规划的新思路,并通过建筑形态、屋顶花园及平面景观将办公模块、创意模块、生活服务模块进行有机地联系。在三足鼎立式的场地布局中,融入东方弧线美学,将三栋围合的建筑,于各自独立中相融相扣、于单体变化中呈现统一和谐的美感;同时,赋予场地更加开阔通达的机能,也为中心景观提供更充分、灵动的活力。
总平面图
车行流线分析
建筑立面运用流畅的造型、有机的设计语言、干净的材质与色调,力求为办公建筑打造出轻盈漂浮的姿态。同时在曲线与直线的并存、柔与刚的对比中,创造视觉冲击,展现建筑的张力。
建筑以内部结构为载体,用薄薄的一层腔体空间依附于主体结构之上,把传统意义上普通的白色铝板进行重组切割,传达轻柔、流动、丝滑的质感,降低高层建筑厚重的体量感。
建筑的角部被处理成圆弧形,并通过铝板的穿插、旋转、倾斜,与内部玻璃的结合,透出玻璃幕墙的丰富细节,活泼有趣。办公楼的标准层也因为有了转角弧度,从而能够有更好的空间鸟瞰周边的环境,提升了人性化的办公品质。
建筑顶部女儿墙之上采用穿孔铝板材料,渐变的镂空表皮形式更好地降低了视觉高度,轻薄地漂浮感连接于天空和云层,建筑融于自然,塑造出一个去中心化的建筑群体,减轻建筑给人的压力感。
沿石珠路透视图
柔光下的空间——下沉庭院
以细腻的地被和灌木,为每栋办公楼打造温馨静谧的下沉庭院,不但赋予建筑更强的空间感,同时高效拯救了地下室的采光,使原本位于地下室的区域拥有面向花园庭院的明亮空间。设计将食堂、储藏功能设置于负一层,不占用容积率,同时增加地下室的功能布局。
南面三号楼呈圆形的主入口及下沉空间,向南面山地环境展开,与起伏的山坡相拥,形成了气势独特的风景线。环形的入口,使整栋建筑更有大气之势。圆形下沉庭院的会所拥有极好的视觉感受,禅意的空间体验感使整个办公园区艺术性获得提升。
有机的生命体验—— 景观设计
整体景观布局由中心景观向四周辐射,开阔的景观视线,使整个区域拥有良好的轻透感。
入口景观在空间尺度、铺装导向、材质肌理、景观元素的排列中,通过天之影、水之声、夜之光等元素的渗透,塑造了一种有机的生命体验。内部广场的景观设计延续了山水的元素,以树作为生命的象征,向外延展的枝丫与建筑立面构成呼应,将建筑与景观这对钢筋混凝土与生命有机体的共生矛盾体重组糅合,营造出既有对比又互相融合的整体气韵。
景观硬质空间上采用简洁纯净的色调,不仅是对建筑立面语汇的呼应,也是对于静谧的办公生活空间的向往。环绕的片状点状绿植是阻挡城市喧嚣的屏障,休憩遮荫的需求,更是人们对自然呼唤的回声。在植物品种选择及种植方式上,东北面入口设计采用开阔通透的手法,以挺拔的银杏树及树姿古朴的点景大树,将办公区和外围主路隔开,同时又能满足商业街的视线通透性。在高层地面转角处的灰空间,与植物结合的怡人小空间,增添了整个场地的趣味性。
项目名称:富春未来城中鹰科技中心
项目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
设计总负责:万凌
设计团队:万凌、梁康华、辅莹、袁普慰
总建筑面积:33603.58平方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