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|三门县沿海工业城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
一、项目概况
本项目位于现状污水厂内,利用二期已征土地,占地面积约23.64亩,工程投资约人民币4983万元。本次工程规模为1.6万m3/d,设计主要包括软基础处理、基坑围护、给排水工程、建筑工程、结构工程、电气安装工程以及本项目实施范围内的其他分部分项工程。
二、区域位置
三门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,台州地区的东北部。东濒三门湾,与象山县南田列岛隔水相望,东南临猫头洋,南毗临海县(市),西连天台县,北接宁海县,三门县总面积约1510平方公里,其中大陆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,岛屿68个,礁石78个,岛屿面积共约28.3平方公里,海域约481.7平方公里。
拟建项目区域位置图
三、污水厂现状
(1)规模:一期工程2010年:1.6万m3/d,工业污水占29%;远期工程2020年:6.4万m3/d,工业污水占38%。污水处理厂除生物处理设施外,其余土建构筑物均按远期规模实施,辅助用房远期扩建。
(2)占地:厂区一期占地面积为45767平方米(29.94亩),其中绿化用地约6000平方米,绿化率30%。污水厂用地按远期控制,一次征用,占地总面积68.65亩。
图1 现状污水厂
(3)工艺:水解酸化+A/A/O工艺。
沿海工业城污水经由厂外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,污水自流进入粗格栅,去除大颗粒悬浮及漂浮污染物质,之后经厂内污水提升泵房提升后进入细格栅去除漂浮物,通过连接管道进入旋流式沉砂池,去除污水中悬浮砂粒,沉砂处理后的污水经配水井直接进入生化处理工艺系统。生物处理工艺流程为厌氧水解、初沉池、A/A/O生物反应池、二沉池。生物处理后污水经紫外线消毒,高潮位经水泵加压后进入外排管网,剩余污泥经机械浓宿,脱水处理后,泥饼外运处置。
(4)出水:执行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18918-2002)一级B标准。尾水经加压泵站提升后输送到污水排海管道,以隧洞的形式排入龙嘴湾海域。
三、提标工艺
(1)MBBR工艺
移动床生物膜工艺(MovingBedBiofilmReactor,MBBR),吸收了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种工艺的优点,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,是目前国际上成熟的污水生化处理技术。污水连续经过MBBR反应器内的悬浮填料并逐渐在填料内外表面形成生物膜,通过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作用,使污水得到净化。
图 3 附着生物膜的填料
通过向A/A/O工艺中厌氧水解池、缺氧池、好氧池中投加一定数量的悬浮载体,即可将各处理单元变更为移动床生物膜处理单元。悬浮载体提高了各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,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。
(2)高密度沉淀池
高密度沉淀池技术主要是载体絮凝技术,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,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(如细砂),利用介质颗粒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“生长”及沉淀。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、工程造价低、耐冲击负荷低、适用于低浓度污水加药除总磷等优点。
图4 高密度沉淀池
(3)反硝化深床滤池
反硝化深床滤池是集物理过滤、反硝化生物脱氮功能为一体的深度处理工艺。
深床滤池滤料采用特殊规格及形状的石英砂,滤料层在缺氧环境下运行,在滤料表面附着生长大量的反硝化生物菌群,二级生化处理出水通过重力流流经滤料层,污水中的硝酸盐(NO3-)或亚硝酸盐(NO2-)被吸附于滤料载体生物膜、还原成氮气(N2)从污水中释放出来,从而实现污水的反硝化脱氮过程。
图5 反硝化深床滤池
四、工艺流程
提标改造后,污水从进厂到二沉池出水均由一期构筑物进行处理,其中MBBR池是一期生化池通过投加填料改造而来,二沉池之后新建一座高密度沉淀池和一座反硝化深床滤池,在滤池清水区通过投加次氯酸钠进行消毒,然后进入巴氏计量槽(原紫外线消毒渠),最后外排。污泥部分由原离心脱水改为高压板框压滤机脱水,并配备预浓缩系统。
项目信息
设计时间 | 2020年5月
设计部门 | 市政二所
设计总负责 | 王炜
设计团队成员 | 王科、王键、刘力琼、杨燕、江刚
图文提供 |王科